(繁體字版,麥田出版社 2008年5月8日 四版,jht痞子蔡作品003)


 繁體字版:紅色出版社 2000.11.5 初版

 繁體字版:紅色出版社 2002.3.1 二版(特32開本)

 繁體字版:紅色出版社 2003.11.5 三版

 簡體字版:知識出版社 2001.3月 第一版

 簡體字版:知識出版社 2004.7月 第二版


愛爾蘭咖啡(簡)

簡體字版:萬卷出版社,2008年10月第一版(蔡智恒文集)



《愛爾蘭咖啡》約1萬7千字,於2000年11月初版。
但我早在2000年3月間動筆,而且一個禮拜便完成。
以我寫作的速度而言,算是非常快的。


《愛爾蘭咖啡》裡關於愛爾蘭咖啡的作法,是正確的。
愛爾蘭咖啡的專用杯也是確實存在,雖然並不常見。
而關於都柏林酒保與舊金山空姐的愛情故事呢?
很抱歉,那是我「創造」出來的。


為了寫《愛爾蘭咖啡》,我做了一些研究,這點已在「序」中說明。
在我當時聽到的關於愛爾蘭咖啡的說法中,有個共通點:
「據說發明人是在都柏林機場服務的酒保,因此最早出現於都柏林,
 後來卻在舊金山盛行,最後才流傳於全世界。」


那麼都柏林與舊金山的連結是什麼?
我想了幾天,最後以都柏林酒保與舊金山空姐的故事作為連結。


曾經在便利商店看見某飲料廠牌推出鋁箔包裝的「愛爾蘭咖啡」,
外面就印上愛爾蘭咖啡的「傳說」,
也就是都柏林酒保與舊金山空姐的愛情故事。
我心想,全世界大概就只有我知道這傳說是從哪裡來的。


很多傳說的源頭,可能只是一場誤會而已。
我所聽到的,愛爾蘭咖啡發明者是都柏林機場酒保的這種說法,
也可能只是誤會。
當誤會被編成了故事,故事因美麗而流傳,久了便成了傳說。


幾年前,我在某外國網站上看見一篇叫《Irish Coffee》的英文小說,
其實就是《愛爾蘭咖啡》的英文翻譯版。
這篇英文小說將男主角取名為Bette Potter、女主角取為Tina;
並將台南改成San Diego(聖地牙哥)、台北改成LA(洛杉磯)。
最後的結局在男生輕輕握著女生的手之外,又加了個Kiss。
畢竟對西方人而言,「輕輕握著手」根本只是五歲小孩在扮家家酒,
不上床彼此翻滾一番而只加個Kiss,已經很對得起我了。


這篇小說還滿受歡迎的,很多外國讀者留言表達他們的喜愛。
小說「作者」也一一回覆感謝讀者的欣賞,氣氛溫馨且熱烈。
直到有個讀者(可能是台灣留學生),用英文留言說這篇小說早在
2000年便已出版,作者是台灣人,叫jht。
隔天小說「作者」把《Irish Coffee》砍光光,然後消失。


對於這類事件,因為屢見不鮮,我早已麻痺。
所以我只是默默在那個網站上閱讀外國讀者的心得與心情。
某種程度上,我還滿欣賞那位「作者」。
因為把一篇中文小說翻成適合西方人的口味,是很不簡單的事。
這也讓我意外擁有一些講英文的外國讀者。


這些年來,《愛爾蘭咖啡》在網路上流傳,書也出了三個版本。
讀者最感興趣的是:是否真有那間咖啡館?
其次是愛爾蘭咖啡的作法是否真如我所描述的那樣。
煮愛爾蘭咖啡的女孩是否真實存在,反而極少人問起。
這點跟我其他的作品明顯不同,在我其他的作品中,
讀者最感興趣的通常是人物是否真實存在。


我喝咖啡的習慣大約在當研究生時養成,算起來已有十幾年。
我會自己買咖啡豆,也會自己磨豆煮咖啡。
通常喝咖啡的時間是午後,藉著一杯咖啡讓心情平靜,集中精神。
我沒有泡咖啡館的習慣,在氣氛幽雅的咖啡館中悠閒地端起咖啡杯,
凝視窗外的藍天和綠意,輕輕啜了一口然後嘴角露出淡淡的笑,
並不是我的風格。


咖啡只是一種飲料,甚至還有害健康。
對很多人而言,到咖啡館可能只是為了聊天或談事情,
所以咖啡館的氣氛變得很重要。
咖啡館的氣氛和視野、精美的咖啡杯盤,確實能幫咖啡加分。
但並不是喝咖啡的本質。
我想遇見的,只是一杯好咖啡,未必是好的咖啡館。


如果你真的到了我文章描述的那間咖啡館,你應該會失望。
除了那家店的氣氛只是普通外,最重要的是,
煮愛爾蘭咖啡的女孩已經不見。


氣氛再怎麼好的咖啡館,如果缺少煮咖啡者的細心專注、缺少好咖啡,
便只是一般的咖啡館而已。
當然如果你只想沉醉在咖啡館的氣氛中,那麼這還是算好的咖啡館。
從另一個角度來說,如果你遇見一杯好咖啡,
或許你並不在意是否身在咖啡館。


下次如果你在咖啡館內遇見一杯好咖啡,別忘了在結帳時,
也給吧台內煮咖啡的人一個簡單的微笑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jh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3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