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繁體字版,麥田出版社 2020年4月1日 初版,jht痞子蔡作品015)
《貞晴》這本書裡面有兩篇小說——〈貞晴〉和〈雨弓〉。
〈貞晴〉剛好四萬字,兩個月寫完;
〈雨弓〉字數多一點,四萬三千字,但一個月就寫完。
依我個人的偏好,我喜歡寫三、四萬字左右的小說,會很順手。
如果是十萬字以上,我會配速、調整呼吸,準備跑馬拉松。
而三、四萬字的小說,我會一開始就打算衝刺。
但這種字數出書會很麻煩,不能單篇小說出一本書。
所以這是這兩篇小說合成一本書的最大理由。
但〈貞晴〉和〈雨弓〉的寫作手法和結構是類似的,
甚至還有很多方面也很類似。
如果你看了這兩篇,發現任何互相類似的點,請不吝告訴我。
我會好好表達謝意,那就是我要……
我要說聲謝謝你,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天。
〈貞晴〉的情感描述較理智,而〈雨弓〉的情感描述則較濃烈。
這可能跟作品完成的時間順序有關。
在同一段寫作期間內,剛開始寫的文字比較溫、寫作速度比較慢;
但文字會越寫越熱,速度會越來越快。
〈貞晴〉先寫完,再寫〈雨弓〉,比較兩者所花的時間就知道了。
〈貞晴〉和〈雨弓〉的篇名同樣都是採用故事中女生的名字。
貞晴音同真情但並非真情,或者說只是很像真情。
當太陽在西方時,雨弓會出現在東方,雨弓依賴陽光照射而存在,
但兩者註定分隔東西。
這是篇名的另一種涵義。
兩篇一開頭,分別用心理實驗和古老故事破題。
〈貞晴〉裡的麥格克效應很有趣,你可以搜尋相關影片,會更理解。
然後請你檢視你的生命軌跡,可能有些人、有些事、有些感情,
並非如你記憶中那樣,只是大腦希望你的記憶是這樣。
請你以後對別人多些包容與諒解,對自己則多些自省。
〈雨弓〉裡的那個古老故事,我已經記不起來源。
感覺好像很年輕的時候就聽過,搞不好只是夢過,我分不清了。
那個故事可以各有解讀,而〈雨弓〉這故事就很簡單了。
雖然從禮教、道德、法律的觀點來說,那都是不被允許的,
不過〈雨弓〉依然只是個簡單的故事。
不管是麥格克效應或是那個古老故事,起碼放在我心裡十幾年了。
我一直想用某個適當的故事包裝,寫成小說。
但直到現在年紀有點大了、心態有點穩了,我才完成。
很多東西需要多花點時間或多點生命經歷,才能水到渠成。
這兩篇文字的敘述口吻也類似,如果你是得道高僧,
你可能會看到一個凡人用懺悔或自省的語氣在訴說故事,
而非哀怨或悲戚。
如果你是凡人,或許你會有很多不同的看法,那很正常。
我也是凡人之一,有機會的話我們可以聊一聊。
這兩篇小說我自覺都寫得不錯,甚至可以說寫得非常好而且深刻。
抱歉,我總不能因為謙虛而說謊吧。
無論文字的描述、情節的鋪陳、情感的醞釀等等,我都很用心。
因為你的注視,我始終不懈怠,盡最大努力做到最好。
不管時代的演變如何快速,我對文字的堅持是不變的。
如果你買了這本書並且看到這篇後記,那你一定是個好人。
而好人應該被祝福,也值得被祝福。
請容許我祝福你:
願你所有的奮不顧身,都不會被辜負。
願你的深情,能被溫柔以待。
蔡智恆
2020年3月 於台南